人在弗大 | 01期:第二个故乡,第二种语言

By
Polly Wu
September 28, 2020

22’ 付逸聪

第二个故乡,第二种语言



「重拾日语」


付逸聪在幼时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曾在日本短暂地生活了两年,这也是他与日语结缘的开始。


然而回国后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他的日语语言能力逐渐有些退化。他说重拾起日语是在他高三的暑假,因为一份想要在大学里继续学习日语的想法,他开始自学日语。“当时真的学得很认真, 我一边看《夏目友人帐》,一边一句一句地暂停、查词、跟读 ,然后去和原版比较,还会去尽量模仿他们的语调。”


来到UVA以后,秉持着对于日语的热爱,付逸聪开始上日语课。课余除了去参加一些教授推荐的活动以外,付逸聪还自行找到了一个language exchange的机会, 与夏村的一个日本家庭结队,每周为帮扶家庭的孩子辅导英语,同时从他们那里学习日语。



「与真正的日本邂逅」


去年寒假的时候,付逸聪和父亲一起回了趟日本,也特意选择了能够与房东同住的民宿以寻求和当地人交流的机会。他也成功接触到了不少有趣的民宿房东,并且至今与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保持着联系。


付逸聪于北海道大学校园


因为与当年和父母一同共事的一位在日华人成为了忘年交好友,他也因此有机会去拜访了日本更多的小城市与乡村。在他眼中, 比起国际化的都市,那些名不见经传的日本乡村或许更能代表真正的日本。如同电影《龙猫》里那般的稻田和古色古香的村庄,都给人以一种恬静的慢生活气息。“经常能看到一些老爷爷老奶奶开的店铺,卖着他们自制的手工艺品。不管你买不买,他们都会去很热情地接待,而且会很自豪地跟你介绍他们做的手工艺品。”


日本星见海边


「“对于我来说,日语不单单只是语言,更是自己和曾经的记忆之间的牵连。”」


在付逸聪看来,幼时在日本长大的经历对于他整个人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幼儿园的教育让他变得更加开朗,同时也培养了他对于自然的喜爱。“老师会让我们去爬树,去小树林抓虫,在泥里面滚。” 这些经历也使得他至今都喜欢在闲暇时去亲近自然,观察各种野生物种。


谈及日本文化中最吸引他的部分时,他说:“大概是日本人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的一种对于万物的敬畏感吧。” 对于日本人那一份对大自然与生命的敬重,他深为触动:“记得小时候去海鲜市场,我们问对方能不能把鱼眼睛附近的肉单独卖给我们,结果卖家表示只愿意出售整只鱼头,因为‘挖下鱼的眼睛’是对馈赠于我们食物的生命的不尊重。” 后来他也将对此的思考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中,甚至将与之相关的反思写进了自己的大学文书中。


童年的记忆使得付逸聪始终对于日本保留着内心的一种归属感,他至今都还记得当时离开日本时的情境,“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仿佛是离开了家一般。” 在付逸聪的心目中,那个远方的小城或许也能算上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他有时也喜欢在朋友圈里发一些用日语写的随笔,“也没想要让大家去翻译知道我在说些什么,更多就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吧。”

日本函馆夜市


对于童年的留恋与情怀为热爱种下了一颗种子,也将所有与之相关的人、事、物连接在了一起。每个与爱好相关的故事,都是对于儿时记忆的一次“call back”。它是我们主动去创造的与过去冥冥之中的缘分,也让回忆中的美好得以再一次延续。

Although this organization has members who ar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students and may have University employees associated or engaged in its activities and affairs, the organization is not a part of or an agency of the University. It is a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organization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and manages its own activities and affairs. The University does not direct, supervise or control the organization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organization’s contracts, acts or omissions.

© 2022 Mainland Student Network. All rights reserved.